伴隨經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如何加強其黨組織建設?近年來,四川省大邑縣在探索構建非公企業黨建聯盟的基礎上,在園區這一非公組織集中的領域組團化、統籌化、融合化推進黨建工作,解決了黨組織組建難、鞏固難、發揮作用難等問題,為非公組織黨建落地落實做出了有益探索。
探索黨建組團,引領非公企業抓黨建
日前,在大邑縣工業園區,西菱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現了新鮮事,要求入黨的職工一下子增加到70多人,其中包括總經理魏永春。前不久,大邑縣組織企業負責人培訓,身邊企業都在介紹通過黨建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經驗,魏永春怦然心動。
在西菱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圍,20多家企業的黨組織共同組成黨建聯盟,相互學習比拼成為常態。黨建工作與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經營管理相融共生,一改過去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力量不足、服務與基礎保障不強、黨建與發展結合不緊,黨組織組建難、鞏固難、發揮作用難的窘境。
2015年,大邑縣充分利用工業園區、文旅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三類產業園區非公企業最為集中的特點,在每個園區成立綜合黨委,整合各類資源探索黨建組團,在服務企業中引領非公企業抓黨建。
同時,該縣探索黨建分組團“2+30”黨建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原則,黨建組團下面成立若干個行業(地域)黨建分組團。即每個分組團由1家縣級經濟部門黨委或鄉鎮黨委、1家黨建基礎好的非公企業黨組織牽頭,帶動30家左右的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工作。目前已成立27個黨建分組團,覆蓋園區內800余家非公企業。
統籌推進,解決服務和基礎保障不強難題
在大宏立集團,黨組織由最初的7名黨員發展到現在70名黨員,隊伍與陣地不斷壯大。大宏立集團的活動中心、黨員學習室等設施向周邊同在一個黨建組團的23家企業開放,形成統籌推進黨建新格局。
大邑園區的黨建分組團牽頭單位每月走訪一次企業、每季度召開一次座談會和黨建組團理事會,每季度末召開一次專題會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大宏立集團黨總支委員陳莉說:“黨建組團搭建了會員企業在黨建工作、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交流平臺,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
2016年,各黨建分組團牽頭單位組織人員到聯系指導的企業走訪調研500余次,召開專題會40余次,為企業解決黨建、政策、投融資等方面的困難、問題1350余個。2016年大邑縣為全縣81個非公企業黨組織、78名專職黨務工作者、14個非公企業黨建分組團(黨建指導站)、19個新建黨組織、3個黨群服務活動中心發放黨建經費補貼130.08萬元。
促進融合,解決黨建與發展結合不緊難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大邑縣農業產業園區,綜合黨委團結起180多家企業、246個家庭農場、800多位農業職業經理人,形成技術創新、農業培訓與銷售的大平臺,帶動周邊18個村數萬群眾增收。
推進黨建與企業發展有效“融合”、實現“相融共生”,在服務企業發展中激發了企業抓黨建的內生動力。大邑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通過引導、鼓勵非公企業黨組織支委(黨委)委員與企業高管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管理制度,從而為廣泛聽取黨員對經營管理、改革發展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事項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搭建了便捷、高效的平臺。據統計,全縣廣大黨員向企業提出技術革新、改進管理等方面合理化建議2600條,完成技術革新163項,節約成本300余萬元。
通過探索與實踐,大邑全縣三類產業園區已建黨組織175個,增長192%;發展黨員1681名,增長65%;黨的工作和黨的組織覆蓋率顯著提升。目前,工業園區黨組織覆蓋率和黨的工作覆蓋率均為100%,有效助推了全縣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