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均 華鎣記者站 邱海鷹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推進、轉型步伐的加快,華鎣市非公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據統計,目前該市共有非公企業195家,從業人員34368人,其中有165家非公企業建立了黨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84.62%,黨員達679人。
華鎣市通過堅持“抓黨建、強企業、促發展”,不僅黨建工作成效明顯,還助推了企業快速發展。
選派指導員強化黨建工作
12月3日,華鎣市人社局派駐非公企業四川帕沃可礦物纖維制品有限公司的黨建指導員蔣瑩,再次利用周末時間深入企業,在生產一線開展走訪活動,與黨員發展對象交心談心,進一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并鼓勵企業加大技術革新力度,宣講“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安全生產知識。
為進一步強化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華鎣市于今年夏季,從市直機關、鄉鎮(街道)選派了113名思想政治素質好、黨性強、作風正,具有豐富黨建工作經驗的黨員干部,到非公有制組織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任期兩年,主要職責是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討論會和教育陣地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按照“成熟一個、組建一個、鞏固一個、提高一個”的原則,協助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健全黨組織,指導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有黨組織工作手冊的“七有”標準建好黨組織活動陣地,做好黨員發展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幫助、指導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健全“三會一課”“黨員民主評議”等各項規章制度;組織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開展黨組織活動,引導其合法誠信經營,依法依規開展各項活動,積極參與扶貧攻堅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幫助理清工作思路,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及其職工(會員)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堅持“四突出”夯實黨建基礎
該市立足服務經濟建設大局,在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堅持“四突出”夯實基礎。突出有人管事,廣泛選配黨務干部。采取上級選派、企業內“公推直選”,機關向企業推薦退休黨務干部雙向選聘等方式,加強工業園區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并按每月100至300元標準在企業管理費用中列支黨組織書記工作津貼,121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和113名黨建指導員全部到位。突出有錢辦事,剛性保障黨建經費。組織、財政、國稅、地稅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經費保障的實施意見》,通過稅前列支、財政支持、上繳黨費返還、黨費補助等方式予以經費保障。目前已落實財政補助預算資金44萬余元,對年度考核合格的,按照黨委1萬元/年、黨總支0.5萬/年、黨支部0.3萬/年的標準發放補助。突出有地議事,整合落實黨建陣地。堅持“資源共享、一室多用”的原則,按照“1+N”建設思路,突出黨群服務活動中心軸心,精選N個“兩新”組織黨組織支點,按照“七有”標準,統一規劃陣地建設,共用陣地開展活動,增強陣地輻射功能。目前,華金潤集團、領創電子、正大汽配、四川建設、星星集團、川渝集團、陽和中心幼兒園等7家企業已完成標準化、規范化陣地建設;突出有章理事,全面規范黨建制度。整合資源為新建立的非公黨組織發放“黨建大禮包”,包含“六個一”,即一筆黨組織啟動經費5000元、一塊黨組織牌子、一面黨旗、一套黨建工作資料、一套組織制度、一套黨建圖書。幫助“兩新”組織黨組織規范黨建工作,擴大黨組織影響。今年已對新成立的4個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放了“黨建大禮包”。
實施“五雙”工作法促進企業發展
華鎣市還創造性地實施“五雙”工作法,力促黨建工作和企業發展互利雙贏。雙找,通過設立黨員就業咨詢臺、在企業招工用工申請表上填寫黨員身份信息等方式,在非公企業中開展“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的“雙找”工作,把那些因機構改革、企業改制和黨員工作變動、外出經商務工、復員轉業、離退休、不愿亮明身份等與黨組織失聯的“口袋黨員”、“隱形黨員”找回到黨組織的身邊;雙建,大力實施黨組織同步孵化行動,從企業正式入駐開始,園區黨工委主動跟進,黨建指導員同步進入,通過單獨建和聯合建等模式,孵化建立黨組織19個,組織覆蓋達85.71%,工作覆蓋實現100%;雙派,采取“企業選,組織派”的雙向選派方式,突出“選得準、站得穩、有作為”三個關鍵環節,把選派黨組織書記作為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增強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截至目前,通過企業黨支部選舉支部書記10名,組織派駐企業黨支部書記9名,充實了非公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雙培,實施“把非公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非公企業黨員培養成管理、技術人才”工作機制,有效提升非公企業黨員隊伍的素質,截至目前,將非公企業管理、技術人才培養成黨員8名,將非公企業黨員培養成管理、技術人才13名;雙提升,緊緊圍繞、融入全市中心大局,實施以“提升非公企業黨組織作用發揮水平,提升企業黨員推動發展能力”為主要內容的能力提升工程,切實加大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力度,著力增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實現黨建工作與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同頻同振、同步發展。
近三年來,該市共設立黨員示范班組(車間)50個、黨員示范崗220個、黨員責任區150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圍繞技術改造、拓展市場等決策部署,累計提出意見和建議220余條,其中被業主采納160余條,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200余萬元。該市非公企業共為下崗職工和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400余個,結對資助困難群眾和貧困學生120余人,為聯系村(社區)提供幫扶資金115.2萬元,樹立了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