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黨建全媒體記者 賀貴成
四川農村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對照中央提出的“四講四有”要求,突出農村基層特點,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和系列講話,身體力行做一名合格黨員,爭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遵紀守法的老實人、新風正氣的引路人,進一步凝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推動全省脫貧攻堅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等各項事業取得新突破。
做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引領廣大群眾向奔康發力。一是凝聚決戰貧窮貧困的思想共識。精準對接農村黨員脫貧致富需求,把脫貧攻堅納入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深入學習領會中央脫貧攻堅重要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采取院壩會、群眾會、戶主會等形式開展“艱苦創業”“脫貧爭先”“感恩奮進”等專題學習討論,通過微信公眾號、遠程教育站點等信息平臺實施農村黨員扶智行動,在民族地區積極推行“農民夜校”,在提升農村黨員脫貧致富能力中凝聚思想共識。受中組部表彰的優秀黨務工作者、珙縣上羅鎮代家村黨支部書記史進洪用快板講學的方式在代家村唱響了“書記講話學得好,發展道路才明了;自力更生興產業,不給國家拖后退”,讓黨的好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人心。二是建設一心為民、干在實處的攻堅隊伍。突出選好用好脫貧攻堅帶頭人,出臺服務保障脫貧攻堅八條意見和十項措施,結合市縣鄉換屆選舉,持續開展“三分類三升級”活動,集中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3992個,回引1萬名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宜賓市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選拔鄉鎮黨委委員16人,撤換不勝任、不作為村黨組織書記46名,以“能上能下”倒逼村干部奮發有為。三是率帶示范增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行動自覺。以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為引領,推動“貧困黨員帶頭脫貧,帶領貧困群眾脫貧”,目前全省11501個貧困村全部規劃實施了1個以上示范項目,吸納46742 名貧困黨員、48萬余名貧困群眾參與,示范項目初見成效。儀隴縣通過建立“產業黨小組”,為1.98萬戶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平昌縣發動農村年輕黨員實施“農村淘寶”項目,發展農村淘寶代理商82家,有效破解農產品銷售不暢問題,幫助26戶貧困戶每戶均增收1500元。
做遵紀守法的老實人,引領廣大群眾同心向黨。一是強化黨性教育,鑄牢黨員意識。把推進黨費收繳、黨員組織關系排查等基層黨建重點任務與學習教育緊密結合,加強農村黨員教育常態化管理,在農村黨支部、農村黨員中普遍開展了一次“重溫入黨志愿、重溫入黨誓詞”主題黨日活動,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規范基層組織建設、強化黨員主體意識。攀枝花市組織東區94名村級黨組織書記在“中國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學習“三線建設”精神。自貢市依托109所村(社區)黨校,全覆蓋開展黨性教育精品課。阿壩州對反分維穩不堅決、政治立場不堅定和“兩面人”“代言人”“留一手”的黨員實施精準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群眾一心一意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強化警示教育,鑄牢規矩意識。深入開展三項整改“回頭看”,嚴格執行《準則》《條例》等黨紀黨規,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建立健全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重點整治在脫貧攻堅中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揮霍浪費,在惠民政策落實中吃拿卡要、貪污挪用、優親厚友等行為,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利用近年來在本地發生的各類重大違法違紀和違反八項規定典型案件案例開展集中警示反思,教育引導農村黨員知敬畏、明底線、守規矩。瀘州市開展“送黨章黨紀下基層”活動,深入農村基層黨支部宣講累計1920場次。樂山市編印《榜樣與鏡鑒》等學習教育本土教材,采取農民畫、說唱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向農村黨員集中推送。南充市公開曝光“庸懶散浮托”典型案例14起,及時查處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問題368個,問責處理基層黨員干部216人。三是強化法治教育,鑄牢法紀意識。結合藏區、彝區等農村實際,因地制宜深入推進法治建設,大力開展法律“七進”活動,通過廣播電視、微博微信等媒介平臺,廣泛宣傳黨章黨紀、涉農法規,引導村民遵守村規民約,構建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機制,形成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阿壩州充分發揮“藥山黨支部”“馬背宣講團”作用,在藥山、遠牧點宣傳法律法規,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愛黨愛國,依法依規管理宗教事務。綿陽市構建“O2O”法律服務公共平臺,通過發送普法信息、播放法治微電影、演出法治文藝節目等方式,將法治宣傳寓教于樂。富順縣開展“法治評書”進農村活動,以“評書”形式“以案說法”,受到全國十多家主流媒體采訪報道。
做新風正氣的引路人,引領廣大群眾向先鋒看齊。一是精神感召下明方向。組織農村黨員開展“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政治方向”“堅持根本宗旨、勇于擔當作為”專題討論,弘揚紅軍長征精神、抗震救災精神。開展“時代楷模”、優秀村官羅州仁青、樂山市7名因公殉職扶貧人員等中央、省委表彰的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巡回宣講5000余場次。開展“重走長征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礦工的一天”等現場體驗實踐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在先進精神的感召下,找差距、查問題,強作風、樹形象。目前,省市縣三級統籌抓好貧困村第一書記工作,堅決召回不在狀態、作風不實、打不開局面的93名第一書記。二是爭先創優中樹典型。在農村廣泛開展“紅色先鋒”黨員示范行動,引導黨員爭當創業致富、脫貧奔康、志愿服務、遵紀守法、文明和諧“五個先鋒”,落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承諾踐諾制度,逐級評選黨員示范崗、示范村組、示范院落、示范戶,因地制宜開展“文明戶”“和睦家庭”“好兒媳”“敬老之星”等評選活動,制作《趙鳳林和她的敬老院》《你是山川》《他們倒在了扶貧路上》等先進典型專題片,組織脫貧攻堅成果展示、脫貧戶現身說法,引導黨員群眾向身邊典型學習。三是鄉村文明建設中引風尚。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利用農家書屋、文化墻、鄉村文化院落,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文明道德風尚宣傳教育,以抓好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檢驗學習教育實際成效,讓貧困地區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瀘州市評選創建農村黨員“先鋒文明崗”6345個,引導群眾在汛期間開展自助、互助1萬多人次,示范帶動1.2萬余名農民成為“道德標兵”“身邊好人”。涼山州組建“抗災突擊隊”“馬背宣傳隊”等“蘇施”黨員志愿服務隊523支,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4000余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營造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新風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