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神縣在抓實傳統(tǒng)學習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從小處著手、從實處抓起,以微見大,激活廣大黨員群眾身邊的“微元素”,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得以落地生根。
直達“末梢”,收集“微需求”
最近,青神縣青城鎮(zhèn)鹽關社區(qū)的老支書王賽虎心里一直在琢磨個事兒:如何才能解決群眾的小訴求?原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該社區(qū)黨支部以黨小組為單位通過“掃樓敲門”的方式收集群眾“微需求”近100個。根據(jù)這些看似不起眼卻密切關系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微需求”,王賽虎通過分析繪制出了一張做合格黨員的去政績化“晴雨表”,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據(jù)了解,為了深刻查找黨員思想漏洞,青神縣依托黨小組和樓棟,收集群眾“微需求”20266個,及時整合歸類,切實予以解決,讓“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更有針對性。
淬煉“精華”,增加“微營養(yǎng)”
深入提取竹文化、紅色基地以及創(chuàng)業(yè)熱城等本地特色精華。開展“萬名黨員志愿服務即將在青神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jié)’、千名黨員參觀紅色西山教育基地和百名黨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先進典型”的活動,以黨員自身體悟、紅色精神引領和培樹傾心扶貧黨員高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黨員胡建華等先進典型感召,進一步豐富學習教育養(yǎng)分內涵,深培黨員思想沃土。
廣延“觸角”,開設“微課堂”
依托“三會一課”,根據(jù)黨員活動特征,青神縣開展“插秧式”黨課,開創(chuàng)出“夜黨課”、“家庭黨課”、“院壩黨課”、“田坎黨課”、“車間黨課”等,突出快、實、精,實現(xiàn)了“黨員在哪里,黨課就開到哪里”。
“老漢,習近平總書記今天在電視上說了‘不忘初心’,你是老黨員、老革命了,你當初入黨的初心是啥呢?”7月1日晚上,青神縣黑龍鎮(zhèn)曹廟村黨員宋志倫一回家就考起了父親宋海清的“記憶力”。隨著宋海清的回憶,兩父子在家上起了“家庭黨課”。宋志倫還在自己的微信上即時分享了這一事。
立足“云端”,借力“微傳播”
在堅守傳統(tǒng)電視、報刊、遠程教育陣地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新突破口,開拓新陣地。立足“云端”,通過“掌上青神”“青神網事”“青廉快遞”等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系統(tǒng)性地發(fā)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村民自辦“村晚”迎“七一”等信息和視頻課件,同時,利用黨員QQ群、微信、微博進行二次“微傳播”。
打破“壁壘”,聚合“微理念”
為了解決“學而不化”的問題,青神縣打破以往“灌輸式”學習教育形成的傳者權威“壁壘”,注重傳者和受者的“互動式”探討學習。黨員可隨時通過QQ、微信、手機APP與其他黨員甚至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直接交流研討,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理念,形成個性、多元的“微理念”,再由骨干黨員們提煉為短小、精干的微評“微傳播”出去,形成每一黨員的“學—論—傳—學”的良性“微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