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青神縣在抓實傳統學習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從小處著手、從實處抓起,以微見大,將廣大黨員群眾身邊的“微元素”融入黨員學習教育中。
直達“末梢”,收集“微需求”。在黨小組的基礎上設置595個城鄉網格,收集群眾“微需求”20266個。除及時辦理群眾這些需求外,還按照生活保障、經營發展、權益維護和學習教育的類別,進行整合分類,從黨建、黨員角度深刻剖析原因,著力查找黨員思想漏洞,以便做到學習教育有的放矢。
淬煉“精華”,增加“微營養”。深入提取竹文化、紅色基地以及創業熱城等本地特色精華。開展“萬名黨員志愿服務即將在青神召開的‘第九屆中國竹文化節’、千名黨員參觀紅色西山教育基地和百名黨員干事創業先進典型”的活動,以黨員自身體悟、紅色精神引領和培樹傾心扶貧黨員高強、回鄉創業黨員胡建華等先進典型感召,進一步豐富學習教育養分內涵,深培黨員思想沃土。
廣延“觸角”,開設“微課堂”。“黨員在哪里,黨課就開到哪里”,黨課不再局限于會議室里、辦公桌旁。依托“三會一課”,各黨組織延伸黨課“觸角”,根據各類黨員活動特征,開創出“夜黨課”、“家庭黨課”、“院壩黨課”、“田間黨課”、“車間黨課”等,突出快、實、精,確保黨員學習教育不漏一人、不缺一課。
立足“云端”,借力“微傳播”。在堅守傳統電視、報刊、遠程教育陣地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新突破口,開拓新陣地。立足“云端”,通過“掌上青神”“青神網事”“青廉快遞”等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系統性地發布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村民自辦“村晚”迎“七一”等信息和視頻課件,并通過黨員的QQ群、微信、微博等進行二次傳播,增加黨員學習教育的“波長”。
打破“壁壘”,聚合“微理念”。為解決學而不化的問題,打破以往“灌輸式”學習教育形成的傳者權威“壁壘”,注重傳者和受者的“互動式”探討學習。黨員可隨時通過QQ、微信、手機APP與其他黨員甚至縣處級黨員領導干部直接交流研討,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理念。各黨組織將廣大黨員個性、多元的“微理念”匯聚,再組織骨干黨員提煉為短小、精干的微評“微傳播”出去,形成“學—論—傳—學”的良性循環。
(四川省青神縣黨建云平臺供稿——廖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