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規則建隊伍。鄉鎮根據實際情況及年度工作目標,制定大比拼的范圍、標準、規則,組建由干部職工、村支部書記、貧困村第一書記、鄉(鎮)級機關負責人、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及脫貧致富帶頭人組成10余人的評審團,全程參與所在鄉鎮各村比拼活動,確保評比公平、公正。比學習比經驗。
通過走訪、觀摩、調查、訪問的方式,對支部“兩學一做”學習方法、次數、經驗進行評比,對開展“重溫入黨志愿、重溫入黨誓詞、推動脫貧奔康”主題黨日活動、“黨員五問”活動、“紅色七月”主題系列活動、學先進開展情況進行查驗,對聯系實際開展的專題討論,創新方式講黨課,專題組織生活會材料進行比對,確保每個支部學深、學牢。比工作比成效。
村、社區支部負責人引領評審團實地參觀本村、社區學以致用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對農、林、牧、副、漁各項產業比拼全覆蓋。重點對脫貧攻堅、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村級道路維護、產業多樣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及地質災害防治方面進行評比,掀起一股比拼熱,達到檢測以學促做成效的目的。
通過科學比拼,對好經驗、好辦法進行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對學習教育中存在的學習次數不多、層次不深、效果不好、學以致用不夠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把學習教育作為黨支部的“日常保健”,讓支部帶黨員,黨員拉群眾,自覺、持續學習,共同為脫貧奔康奮戰。
(涼山州會東縣委組織部 赫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