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崗位變了,但解決百姓民生訴求的活路沒有變。”7月13日,剛剛履新一個月的蘭勇對記者說。上月初,蘭勇從什邡市洛水鎮黨委書記崗位,正式調任德陽市委群工部副部長,主要負責接待群眾來訪。談到在洛水的工作經歷,蘭勇說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
抓好黨建 實施責任追究制度
2011年,蘭勇來到轉型發展和群眾工作壓力較大的洛水鎮任鎮黨委書記。當時,該鎮災后重建接近尾聲,一些黨員干部在思想上產生了“歇歇腳”“停停步”的想法,如何推動產業更好發展,“必須落實鎮內各個黨組織和黨組織書記的責任,以黨建責任的落實推動全鎮更好發展。”蘭勇暗下決心。
聽說新任書記要實施黨建工作責任追究制度,一些鎮村干部議論紛紛。蘭勇沒有被議論干擾,“我是書記,這是我的主體責任”。任鎮黨委書記的第1個月,他頻頻下鄉調研,與全鎮100余名鎮村干部進行“一對一”面談,慢慢打開了大家的心結。
障礙清除了,責任必須馬上擔起來。每年年初,蘭勇拿出與縣上簽訂的責任書,鄭重宣布“要是完不成任務,主動接受追責”,并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建工作研判會,每月走訪承擔重點黨建任務的黨支部和后進黨支部,每周走訪了解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工作狀態,不定期召開黨建述職問題整改工作專題黨委會,以問題臺賬、責任臺賬、進度臺賬“三本臺賬”推動落實。他還把每一次學習教育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全面推行黨委書記與班子成員個別專題談心制度,探索建立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約談通報問題突出單位及個人制度、黨政班子成員與分管聯系干部每周集中溝通制度。
黨建護航村鎮步入發展快車道
一說到蘭勇,聯合村蒜農岳關秀就贊聲不覺。“能把洛水大蒜和蒜薹的品牌打響,得感謝蘭書記。”洛水是農業大鎮,紫皮大蒜是該鎮的特色品牌。但“散兵作戰”卻始終成不了規模。怎么能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在蘭勇的推動下,洛水鎮走“支部+專合社+農戶”的路子,使洛水的紫皮大蒜和蒜薹遠銷廣東、河南、山東、云南等地,不僅打響了洛水蒜薹的品牌,也讓蒜農的收入有了保障,僅在去年全鎮大蒜產值超過1.2億元,種植戶人均收入4500余元。
洛水鎮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了沉重打擊,雖然災后重建使該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如何激發洛水發展的內生動力,仍然是擺在蘭勇面前的一件大事。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潛心鉆研,節假日到鄰近縣區看產業發展,廣泛征求企業主和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蘭勇提出了“重抓工業,大興商貿,發展旅游,突出特色農業”的發展思路。他組織全鎮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開展“洛水是我家,我為洛水發展作貢獻”主題活動,凝聚干部群眾推動發展的智慧和力量,為招商引資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并通過“為民服務陽光行動”和“走基層”活動,組織黨員干部上門為企業服務,讓企業、農家樂、合作社和群眾的訴求及時得到回應。蘭勇的努力有了收獲,洛水的變化實實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