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攀枝花市東區新宏國際小區居民小馬一口氣交清了拖欠4年半的物管費,共計9700多元。
“為這事,我們做了不少工作。”新宏國際小區黨支部書記劉志福長舒一口氣。
近年來,該市東區探索出一條社區治理的新途徑:通過在社區以下的小區、樓道、院落等居民共同生活空間設立黨組織,發揮黨員們的“熱量”,幫助居民解決各類問題。
□黃勛建 本報記者 王代強
延伸“觸角”幫助每家每戶
劉志福今年61歲,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去年1月當上了新宏國際小區黨支書,當時,小區也建成不久。“那時候,居民之間很陌生,曾為刷門卡的事鬧矛盾。”劉志福說,黨支部組織起60多名黨員展開小區治理和服務活動。
去年6月,小區2號樓的變壓器壞了,整棟樓房停電。黨支部了解后馬上找人搶修。因擔心價值1萬多元的變壓器被盜走,劉志福和幾個黨員從晚上10點守到了凌晨3點,直到變壓器修好。不少居民看著非常感動,主動送去食物和衣服。
3號樓2單元一位老太太為了養兔子,在小區的綠化帶旁搭了一個近4平方米的棚子,還挖了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形成安全隱患。黨支部了解后,派支部委員、法務工作者先后3次去老太太家勸導。后來,老太太主動拆除了棚子,恢復了綠化帶。
5月的一天,劉志福在小區散步時遇到了小馬。“劉書記,有個事請您幫幫我。我的手被電梯夾傷了,找了幾次物管公司,都不理我。”小馬以此為由拖欠了4年半物管費。
后來,劉志福組織黨員三番五次給小馬和物管公司分別做工作,最終達成協議:物管公司賠付600元醫藥費,小馬將拖欠的物管費交清。
組織居民購買公共建設器材,挨家挨戶了解生活需求、看望困難戶、照顧生病的老人……新宏國際小區的黨員們將黨的“觸角”延伸到每家每戶,解決小區內各種“疑難雜癥”。
示范引領 激發居民自治活力
“在家中,黨員要為家、為六親服好務;在小區,黨員要與鄰里搞好關系,積極參與小區公益活動……”近日,新宏國際黨支部把寫著上述字樣的小牌子掛在了小區大門口,引來居民觀看,紛紛點贊“太接地氣了”。
為做好宣傳工作,黨支部還開通了QQ群,將小區防火防盜等新聞熱點發送到群里面;同時,黨員們走訪家庭,講解黨的最新政策;黨支部還主導居民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牽頭制定了小區公約,主導選舉了樓棟長、網格員、監事會,成立了“小蜜蜂服務隊”等服務組織。在黨支部示范帶動下,居民們主動進網吧檢查有無未成年人上網,勸導跳廣場舞的把音量調小,義務修整小區內破損的道路。“能自己處理的自己處理,不能處理的就向黨支部反映。”
劉志福說,前幾天,街道征集居民去聽“兩學一做”講座。號召一發出,小區有幾十人報名,“人氣很旺”。上周,黨支部提出建議:在小區內種植三角梅美化環境,才幾天就收到6000多元居民的捐款。“大家對黨支部非常信任,甚至親戚朋友沒有工作都來找我們幫忙。”這幾天,劉志福的電話響個不停,“還有很多人跟我說,想加入小區黨支部,為治理小區獻策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