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康定市在“一城三帶多點”黨建工作新格局中全力創建黨員示范城,堅持以“夯實黨在藏區的執政基礎、強化黨在藏區的執政地位”為首要任務,突出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有效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城鄉發展、維護穩定、凝聚人心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建設富裕幸福和諧秀美新康定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實組織保障。
構建聯動網絡 凝聚爭創示范合力
著力描點連線、連線成片,構建全市黨建示范立體聯動網絡,為全市爭創黨員示范城凝聚強大合力。
注重縱向聯建,建立起“市—鄉—村—戶”四級聯動聯建機制,采取爭創示范點帶動、產業扶持示范和外出考察學習等措施,分別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市直機關、國有企業、“兩新”組織、衛生系統、教育系統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層黨建示范點95個,同時按照“一村至少一戶”的原則開展“黨員示范戶”的培育評選工作,在全市農牧民黨員中培育評選260戶“黨員示范戶”。
注重橫向創建,大力實施 “四強黨組織”爭創、 “黨員先鋒崗”示范和“黨建模范股室”評選三大工程,推進“黨建精品企業”、“共產黨員·師德標兵”、“健康衛士”、“致富巾幗能手”創建,五年來在創建了50個“四強”黨組織、評選了350個“黨員先鋒崗”、爭創了20個“黨建模范股室”,培樹了周易紅、劉定德等省、州黨員先進典型40余名,水井子社區、莊上村等省、州先進黨組織30余個,獲得了“全省縣級城區基層黨建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注重立體構建,制定下發《關于在開展基層黨建工作年中構建“一城三帶多點”黨建工作新格局的實施方案》,著力整合全市機關單位、鄉鎮、村(社區)等黨建示范點和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戶,以點帶面,打造成S211線黨建促群眾工作示范帶、S215線黨建促和諧穩定示范帶和G318線黨建促基層發展示范帶,全面提升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形成遍布城鄉、覆蓋各行各業的黨員示范城格局。#SplitPageHere#
創新工作機制 搭建爭創示范載體
著力創新健全基層黨建各項機制制度,不斷豐富工作載體,為全市爭創黨員示范城強化基層基礎。
突出先鋒性,發揮作用凝聚人心。切實強化引導,組織動員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立足崗位維護穩定服務群眾,由鄉村黨組織牽頭,引導村治保會、調委會、民兵排、社區“紅袖套”、牧村巡邏隊等基層組織參與社會多元化治理,構建多層次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組建黨員維穩突擊隊、“紅袖套”等服務隊伍260余支,成立22支專業小分隊組成的“情歌故鄉黨員流動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蟲草采挖地等基層一線,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政策法規宣講和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在康定11.22地震救災和重建中,全市400多個基層黨組織、100多個黨員突擊隊和應急小分隊、8000余名黨員投入戰斗,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黨員的風采,鑄就了共產黨員先鋒形象,樹立了不朽的豐碑。
突出實效性,深化主題多元服務。堅持把服務作為鮮明主題,進一步健全完善鄉村便民服務機構功能,全力推進“一站式”代理代辦全程服務,全市22個鄉鎮(街道)和244個村(社區)黨組織設立便民服務代辦站266個,采取“定點代辦、上門代辦、應急代辦”等形式,構建“辦事不出村”網絡服務平臺,全方位服務群眾,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行支部書記聯系支委、支委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三聯”制度,實現全市4811名農牧民黨員與農牧民群眾建立聯系服務對子,為3264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幫助開展思想教育、政策宣講、困難幫扶等活動。
突出針對性,健全機制強化保障。突出群眾公認、政治可靠,推行“群眾推薦、黨委考察、結對培養、支部票決、全程公示” 發展黨員模式,嚴格落實村干部“兩推三審雙諾一選”選任機制,選優配強村級“八大組織”負責人1927名。推行“黨群薦、兩委審、綜合定、結對幫”的村級后備干部遴選培養機制,培養村級后備干部580余人。結合鄉村治理工作,規范鄉村32項運行機制,大力探索“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機制,在全市244個村級組織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完善村務監督機制,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和基層黨員旁聽基層黨委會議等制度,基層基礎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SplitPageHere#
聚力服務發展 彰顯爭創示范成效
切實把創建黨員示范城的生動實踐轉化為推動全市率先發展、引領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優勢,為加快首位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先鋒引領,確保民生改善新成效。堅持把聯系和服務農牧民群眾作為示范爭創的內在要求,組織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進一步樹立為民觀點、牢記公仆宗旨、踐行群眾路線。結合“精準扶貧”“群眾工作全覆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開展集中大慰問、黨員大下訪、矛盾大調解、形象大展示等形式多樣的黨員志愿服務行動,集中力量為群眾辦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大力改善了民生,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增加民眾的幸福感。五年來,先后整合各類扶貧專項資金2.15億元,累計改善10162名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是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實現2281名貧困群眾脫貧。2015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54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3元。
先鋒引領,助推中心工作新突破。緊扣全市發展第一要務,全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緊密結合實際,找準服務大局、推動跨越發展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在改革發展的急難險重中勇挑重擔、爭當尖兵,在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中創先進、爭優秀,為率先在藏區實現全面小康作貢獻。扶持旅游民居接待478家,其中特色民居接待示范戶68家,建成優質糧油肉、特色果蔬菌產業基地9萬畝,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個,趕羊合作社羊肚菌通過歐盟有機食品認證,全市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證。大河溝村、營官村、東三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中國康定·國際情歌節”被授予全國民族節慶國際化探索實踐基地,康定榮獲四川旅游產業十大“最休閑”區縣旅游目的地和“中國最美縣”等殊榮。
先鋒引領,加速首位城市新跨越。堅持把建設全州首位城市作為黨員干部示范行動的具體實踐,在全市跨越發展、持續發展中建功立業。全市農村公路通達率99.6%、暢通率60%,通鄉油路(水泥路)覆蓋率達95%,98%的村告別飲水難,97%的村告別用電難,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51.4%,位居全州首位,并率先在全省藏區撤縣設市,城市品質不斷提升;規模以上工業收入累計達91.21億元,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0.5億,固定資產投資達104.1億,“率先發展、引領發展、創新發展”效應不斷凸顯。
“一曲情歌醉天下,一座名城揚五洲?!比绻f,康定情歌將康定這座文化歷史名城唱響了世界,那么康定市黨建則如同航船風帆,保障著康定發展穩定民生,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中共康定市委組織 李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