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發展黨員示范助脫貧
——樂山市沐川縣仁厚村實施“支部+”模式推進精準扶貧
沐溪鎮仁厚村位于沐溪鎮北部,距離縣城2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488戶1682人,其中黨員34人。全村現有林地3000畝,耕地960畝,以林竹、茶葉、畜牧、勞務輸出為主導產業,2015年底,人均純收入9255元。村黨支部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創新實施“支部+”模式,將黨建工作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引領村級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支部+產業”服務村級經濟。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優勢,提出“有產業的地方就有黨員標桿”,整合優勢資源,實現“支部帶動產業發展、黨員帶領群眾致富”。一是“一單三制度”綁緊干部扶貧責任。將產業發展規劃細化為目標責任清單,對5名班子成員進行設崗定責;建立班子成員定期匯報制度,班子成員每季度對責任清單完成情況向黨支部進行匯報;建立責任跟蹤制度,每季度公示班子成員目標責任清單完成情況,村務監督委員會對清單完成情況進行倒查,確保產業發展到哪里,支部就跟到哪里;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對照目標責任清單實行百分制量化打分,嚴格按得分進行獎懲,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二是“人地聯姻”盤活閑置土地。精選出黨員種植能手5戶,結合全村閑置土地情況進行公告公示,引導黨員種植能手與閑置地農戶進行雙向選擇,簽訂認種協議,閑置地農戶以土地作為本金入股,黨員種植能手全權負責土地的投資使用和日常維護管理,收成后土地入股農戶和種植能手按一定比例分成。截止目前,黨員種植能手與5戶貧困戶簽訂認種協議5份,流轉土地40畝種植茶葉。三是“村企聯動”實現產業提升。以村黨支部名義引進“一枝春”茶葉有限公司,積極發動黨員群眾流轉土地610畝,栽植川沐131等良種茶,群眾可獲租用費550元/畝?年和采茶務工收入1200元/年。
“支部+合作社”創建示范基地。成立“沐源川烏骨黑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支部引領、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方式,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一是支部引領建好基地。村黨支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協助解決土地、青苗占用賠付事宜,流轉土地600畝,以黨員精準扶貧示范等項目為依托整合資金100萬元、農戶自籌113萬元,建成包含標準化雞舍、消毒室、醫療室、庫房、辦公室等配套設施的3000平方米養殖基地,年出欄10萬只林下生態土雞、烏雞,以及雞蛋等產品。二是黨員示范結對幫扶。實施黨員干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程,合作社4戶黨員分別結對幫扶村內29戶建卡貧困戶,按照統一育雛、統一養殖、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的一體式“包合作”生產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生產。三是群眾參與放大效應。利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合作社養殖基地實踐教育,提升黨員群眾科技創業、科技致富的能力,將黨員隊伍建設和合作社發展有機結合,努力把合作社的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村上的黨員培養成合作社的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目前,示范基地每月育雛0.5萬只,現已出欄5萬只烏雞、土雜雞,育雛出售5萬只,收入達150萬元,帶動吸引本村及周邊村80余農戶發展林下養雞。
“支部+旅游”凝聚發展力量。村黨支部充分利用仁厚村地處城郊優勢,積極引導發展鄉村旅游業,鼓勵黨員帶頭領辦、創辦產業示范基地,大力發展生態采摘、農家民宿餐飲、垂釣等項目,帶動村民走上旅游致富的“快車道”。一是開展志愿服務。組建了1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定期不定期開展環境整治。二是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引入燃氣公司為109戶安設天然氣,硬化通村道路2.25公里,新建通組道路2公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1處。三是建立產業黨小組。打破原有黨小組地域劃分,按產業類別重新建立脆紅李項目、觀光園項目、農家樂項目等3個黨小組,按照黨員意愿和參與項目情況決定黨員所屬黨小組,以項目黨小組會,謀劃項目發展,推動項目落地。2016年,擬連片建設200畝生態脆紅李基地,規劃百畝櫻桃桃子等果樹種植基地,改建20畝生態魚養殖基地和荷花基地,發展農家樂,逐步打造成集觀光、旅游、休閑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形成千畝生態種養殖觀光示范園區,為全面脫貧奠定堅實的基礎。